共抗疫情,纺院党员在行动(纺织工程、轻化工程)

日期:2020-03-25     作者:     编辑:李涛    阅读:

发挥党员模范作用,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——

共抗疫情,纺院党员在行动(纺织工程、轻化工程

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处于关键时期,“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”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。

为自觉学习贯彻各级党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,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现实检验,纺织服装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举办了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,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”主题党日活动。支部内来自各个专业的同志积极响应,除了学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事迹、参与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之外,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,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,对本次疫情中的防护服、口罩等纺织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。

2016级纺织工程三班 朱元澍

要说此次疫情期间与每个人的身体“密切”相关的,非口罩莫属,可谓是没有口罩便“寸步难行”。我注意到奋斗在抗疫一线的许多职业人员如医生、护士等常常需要连续工作8、9个小时,途中是不能摘下口罩的。普通的医用口罩和N95口罩滤效可达95%,封闭性非常好,因此戴久了会觉得闷热,水汽难以散出去,时间长了会对皮肤造成损伤。

这里,我构想了一种梯度浸润纳米纤维的口罩来优化此问题。采取静电纺纳米纤维制备过滤膜,静电纺丝可以做到非常小的孔径,这样可以保证滤效。过滤膜由两层(或多层)构成,内层采用比外层静电纺丝直径大的疏水性材料,外层采用比内层静电纺丝直径小的亲水性材料。这样内侧疏水,外侧亲水,水分更易被吸到外侧散发掉,同时根据毛细现象,水分子有从内侧大孔径层向外侧小孔径层运动的趋势(同理,多层时形成由外至内孔径梯度升高的规律),因此可以形成单向导湿效应,促进水分子向外运动,从而提高口罩接触人体面的热湿舒适度,达到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到闷热的效果。

2016级纺织工程五班 见雅倩

自2016年入校学习专业以来,这似乎是第一次切实感受到了专业的需求感。

针对市场上口罩紧缺现象,对于长时间居家人士完全可以自制口罩。按照口罩原理要求,一般三层即可,由里及外,第一层可采用细棉布或多层纱布,主要用来吸收人呼出时产生的水汽,第二层可选用保鲜膜,完全隔绝口鼻与外界空气的接触,第三层可用一般棉布,主要用来吸附,当然,自制口罩最重要一点是要注意佩戴时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,以防止气体进入,因而可以在上边缘加用铁丝,使其能够弯曲且保持,或者用弹性略小却存在的皮圈,穿过上下边缘,进行头戴式口罩的制作。

近期,关注疫情最新消息,不难发现当口罩佩戴时间过长时,医护人员脸部会出现深深的印痕,根据口罩的制作原理可以知道此为防止细菌进入,但因医护人员的长期高强度工作,因而,我认为,在口罩加工时,口罩带可选用具有弹性较弱的亲肤材料制成,同时可适当加大宽度,或生产头戴式口罩,可极大程度减轻。

轻化工程专业的同学们也提出了他们关于口罩的一些想法:

1、为口罩的大小设定一定的尺码,不同人面部大小也有所不同,为了增大口罩的贴合性可以给口罩设定尺码,或是在不易贴附处添加一些粘性材料。

2、接触口鼻处设计定向排汗导湿材料,减少应口鼻呼出汽,浸润内层面料而导致抑菌效果下降,可延长口罩使用时间。

3、口罩中内层抑菌滤层采用起效时长较长的材料,增加口罩的使用次数。

4、像面膜一样的口罩,能与口鼻处皮肤都吸附贴合,减少漏缝,减轻勒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