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抗疫情,纺院党员在行动(服装设计与工程)

日期:2020-03-25     作者:     编辑:李涛    阅读:

发挥党员模范作用,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——

共抗疫情,纺院党员在行动(服装设计与工程)

目前,疫情依然形势严峻,做为抗“疫”前线的医用物资,医用防护服供不应求,仅武汉一线的医用防护服需求,就已远远超过正常时期我国产量供给。在战“疫”早期,湖北提出的医用防护服需求清单一度高达每日10万套,其中武汉每日需求5万套。而2019年,我国国标医用防护服总产量仅40万套。

(数据来源:MIR Databank)




同时,由于特殊的防护需要,医用防护服、医用防护口罩等其他医用护具本身也存在着穿脱不便,透湿透气性较差等不足。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,我们纺院的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点,在积极参加抗“疫”志愿活动的同时,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点,为医用防护用品的改进献计献策,为建造抵御新冠肺炎的防“疫”长城添砖加瓦!

2016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一班 毕延强:




作为服装工程专业的学生,对于这次疫情中提供的防护服和口罩改进有一点建议。口罩尤其是N95太紧,导致面部勒痕、不舒适问题——为了应急,蒙牛伊利把他们的牛奶箱塑料提手捐给医院,这样可以把挂绳挂在提手上,缓解面部不适,而在以后,也许可以考虑把口罩的勒绳改成魔术贴类型(如下图),一是缓解不适,二也可以调整大小,适合更多人群。

2016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一班 杨柳:

关于口罩和防护服的几点改进建议

关于口罩目前存在的问题:医生和护士长时间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会导致脸颊出现勒痕

改进措施:口罩的外层和中层使用过滤能力和防护能力更强的材料、内层接触皮肤的部分选择更加柔软透湿的材料来制作。与皮肤接触的口罩边缘注意裁剪以及粘合工艺,不宜过硬。

关于防护服的设计要点:尽量减少结构线裁剪,尽量降低病毒入侵的机率。注重袖口的闭合,可以设计为内外两层的模式,将手套套于内层上,再将外层覆盖于手套之上,可以有效防止手腕部位的暴露。

2017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班 李子嵩:

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图片,一群医护人员“全副武装”,只有眼睛露在外面的他们彼此之间无法辨认,只能在防护服的正反面写上自己的名字。看到这一幕幕,深受感动之余,我也在想是否可以有一个更合适的方式或设计,可以更好的在防护服上体现出每位医护人员的身份以及所属单位。比如,在防护服的正面胸腹部或后背处,增加一个透明的夹层,或者一个粘扣一类的部件,每位医护人员配备统一的身份标识,也许是一张大卡片,也许是标牌一类的证件,材料要轻便且便于反复清洁。这样同一张身份标识可以安装在防护服的显眼处,在每次更换防护服时再取下清洁并多次使用。




2017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三班 孙金贵:

造成“疫时”防护服物资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: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防护服的制作工艺都十分复杂,需要依靠熟练工人手工缝纫,无法大规模机械化;平时没有疫情暴发,市场的需求不大 ,所以生产的企业不多;同时防护服属于灭菌医疗用品,正式生产还需经过层层审批,按照正常的审批流程,正式上市最短需要一年。所以我认为:1.改进防护服生产工艺,提高生产效率,增加自动化生产流程。同时企业可以引进生产防护服的弹性生产线,平时可以生产普通类服装,当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可以集中生产防护服。2.可以改进消毒灭菌技术,减少防护服所需的消毒灭菌时间。